首页 关于我们 会务动态 通知公告 企业之窗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通州区关于贯彻落实《加快推进京郊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通旅发〔2012〕第1号)

 时 间:2013-07-09 14:26   来 源:区工商联    作 者:   点 击:7次 收藏 打印

各乡镇、各区属相关单位、各旅游企事业单位:

京郊旅游是北京市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并对其转型升级的新形式。当前通州区正在大力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京郊旅游的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及打造国际一流旅游新城等具有重大意义。为落实北京市京郊旅游发展大会会议精神及北京市旅游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京郊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就通州区加快推进京郊旅游发展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通州区京郊旅游发展的意义

通州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样走过了自我产生、数量扩张、规范发展和品质提升四个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1年12月份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市级民俗旅游村3个,市级民俗户100家,休闲农庄4个,采摘篱园2个,观光农业示范园7个,万亩滨河森林公园1个,采摘果园400余家,花卉园区8个,品牌节庆活动3个,截止2011年9月接待51万人次,综合收入8755万元。目前我区的京郊旅游呈现产品多样化、服务精细化、营销手段创新化、产业发展集群化、区位优势明显等特点。

京郊旅游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活和乡村旅游环境,创新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扩大了农民就地就业,有效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京郊旅游将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贯穿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通州区国际化水平,促进全区经济科学发展,进一步整合全区旅游资源,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加快通州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及打造现代化国际旅游新城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步伐的加快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通州区京郊旅游还存在资源整合不足、布局不合理、一些项目“小散低”、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不规范,以及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将制约通州区京郊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二、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资源多样化、服务便利化、管理精细化、市场多元化”为战略目标,按照北京市京郊旅游发展大会及《关于加快京郊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要求,结合通州区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实际情况,按照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双轮驱动、镇村统筹、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协调发展”以及着力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区的相关要求,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推动通州区京郊旅游快速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按照北京市京郊旅游发展大会及《关于加快京郊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要求,结合我区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工作要求和“突破高端、发展中端、提升低端”的工作思路,从2012年开始,经过三年的发展,使通州区京郊旅游实现“三个提升,两个促进,一个突破”:京郊旅游从满足人民群众的一般观光游需求向满足休闲度假需求提升,从旅游产业分散开发向整合资源、统筹开发提升,从简单追求旅游人次向大力提高人均消费能力和优质服务提升;京郊旅游成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牵头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京郊旅游成为突破资源整合障碍,在新城建设和通州区“一核五区”空间布局规划中实现融合发展的、生态友好型的绿色产业。

远景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三)发展原则

按照北京市京郊旅游发展大会及《关于加快京郊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要求,结合我区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实际情况。按照统筹城乡、服务三农的原则,实现城乡互动,以旅游助农、兴农、富农;按照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的原则,健全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部门联动、政策资源集聚等的最大功效,整合农业、水务、园林等各方面的旅游资源,创新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组织模式、市场服务模式;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结合各地资源、地理位置、经济社会水平、文化特色,因地制宜,错位开发,合理布局,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公共服务、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提高京郊旅游市场化和产业水平。

三、通州区京郊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按照“二区一镇一街打造(通州文化旅游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张家湾漕运古镇、漕运码头特色商业街)、六带整合(北运河、潮白河、通惠河、运潮减河、温榆河、萧太后河六大滨水休闲旅游带)、多园集聚(永乐店镇食用菌科技文化园、西集镇滨河长廊旅游观光度假园、漷县镇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园、台湖镇创意农业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多个旅游集聚园区)”,以京哈、六环、京津高速为串联,自南向北,自东向西,形成网格化的总体发展格局。

(一)重点打造“二区一镇”,培育旅游综合体

在通州文化旅游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张家湾漕运古镇着力打造集商业、宾馆、娱乐、休闲、旅游集散等具备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通州文化旅游区将建设成为“面向世界的北京现代时尚旅游目的地”,实现“世界一流主题公园、展现北京旅游新亮点、打造北京旅游新引擎”的发展目标;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将以“中国•宋庄”的品牌资源为载体,以北京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为依托,全力打造符合现代化国际新城发展需求的“艺术旅游都市”和“文化创意产业新区”;通过对张家湾古镇的开发,将张家湾这一文化品牌通过古镇风貌的形式逐步发展为高端的城市商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品质居住为一体的独特文化空间载体。

(二)六带整合,加快推进滨水休闲带的建设

通州水资源丰富,境内分布有潮白河、运河、凉水河、温榆河、通惠河、港沟河、凤河、小中河、玉带河、中坝河、萧太后河、凤港减河和运潮减河等13条河流,属海河流域,为潮白河、北运河两大河系,境内河流总长242公里,堤防315公里,使通州区成为北京16个区县中独有的河网水区。中国北方少有的多河富水景观,加上丰厚的文化内涵,使水系成为通州区旅游开发的特色和基础所在。市委书记刘淇提出,通州新城的建设“应充分利用水资源和丰厚的运河文化底蕴的优势”。通州旅游产业也将围绕六大水系打造滨水休闲带,推进京郊旅游发展。尤其是五河交汇处,将是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建设核心地带,成为高档商务休闲会展旅游带。此外,对通州区旅游业发展具重要意义的河流包括:北运河、潮白河、萧太后河、通惠河、温榆河、运潮减河等。北运河沿线乡镇及森林公园段形成滨水城市休闲产业带,潮白河沿线形成生态度假景观带,萧太后河沿线结合通州文化旅游区及张家湾古镇的打造形成现代时尚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娱乐休闲带,通惠河沿线结合新城建设形成商务休闲群带,运潮减河结合新城核心区建设形成高端商务会展酒店群带,温榆河沿线形成休憩度假带。

(三)加大对运河历史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加强对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和推广

按照新城建设总体规划和运河核心区范围内文物保护与迁建古建筑方案,在北运河沿岸打造通州运河文化特色商业街区,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小吃、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特色演艺等资源,综合利用漕运码头资源,相对集中地进行特色文化商业的打造,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手工业者主导的模式运营。综合运河历史文化和现代艺术文化等资源,引导企业进行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并统一纳入市级“北京礼物”营销系统进行市场推广。

(四)多园集聚,形成涵盖旅游六要素的旅游集聚园区联合组团

推进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形成涵盖旅游六要素的旅游集聚园区。如:以永乐店镇食用菌科技文化园、金篮子生态种植观光园联成会所为核心的永乐店镇食用菌养生文化集聚园区,以西集镇樱桃采摘园为核心的西集镇滨河长廊旅游观光度假园区,以金福艺农、金盛强等高科技农业园区为核心的台湖镇创意农业园区,以布拉格农场、北京金台庄农业科技园为核心的漷县镇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园区等。各相关乡镇和管理部门,要尽快做好产业业态规划和主题文化的提炼,争取市、区政策和资金支持,尽快完善配套服务设施,配置含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齐全的项目,使得园区能留住游客并增加人均消费水平。

(五)拓展新型业态,综合利用生态资源,加快发展休闲农业。

通州区拥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水资源丰富,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全面展开,统筹区内和中心城区市场资源,以深化体验、复合经营、打造品牌为方向,努力建设多元化休闲农业产品体系,提升休闲农业品质和档次。借鉴世界城市的郊区旅游产品发展模式,按照相关规划要求,着力拓展露营地、创意农业、自行车骑游、滨水休闲、果酒酒庄、商务会所、商务会展等新业态。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在保护性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各乡镇、各部门利用森林公园、花果产业基地、水域、工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等存量资源开发旅游项目。京郊旅游的发展为现代化国际新城配置品位高雅、环境优美、服务精细、产品多样的亲水田园休闲农业产业,成为新城主导产业重要的配套产业,体现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建设成果,逐步成为主导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六)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提升服务水平

在完善全区道路旅游标识牌的基础上,随着新城建设及京郊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步健全完善通州区各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对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相对简陋的重点京郊旅游产业园区逐步进行旅游化改造,尤其是对于永乐店镇食用菌科技文化园、西集镇滨河长廊旅游观光度假园、漷县镇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园、台湖镇创意农业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园区,各相关部门整合政策和资金资源,尽快加大对以上园区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加大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酒店管理公司、品牌连锁经营单位与通州区相关单位合作,吸收先进的管理服务水平和经验,提升我区京郊旅游服务单位的服务水平。每年经相关部门协商统一,有选择的对于几个重点园区进行集中支持打造,尽快形成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加强对各乡镇主管旅游的相关人员进行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及政策培训,加强对各旅游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接待服务技能培训,提升我区京郊旅游的服务品质和档次,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四、实施措施

(一)加快旅游功能区建设

目前通州文化旅游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基本确定园区发展规划,成立了园区管理机构,引进了部分重大项目,正在有序开发建设之中。各相关部门要配合功能区建设进度,统筹市区相关资源,积极给予相关支持,主动服务,加快功能区的建设和运营。

(二)加强水域治理、加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推进北运河、潮白河、萧太后河、运潮减河、温榆河、通惠河等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发挥通州区多水亲水的资源优势,大力引进以水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旅游设施项目,为配合项目的推进,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景观品位,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三)品牌培育

深入挖掘各乡镇特色文化内涵,研究整理现有资源品牌状况,提炼资源品牌内涵,着力培育品牌节庆活动、品牌服务项目、品牌服务企业、品牌旅游商品等。积极参与国家及北京市各项评定和评选活动,持续推进旅游乡村(户)评定与创建,规范京郊旅游建设管理,扩大评定入围企业数量规模,重点打造具有各类代表性的品牌产品,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四)宣传推介

1、举办好各类节事节庆活动。传统节庆活动(樱桃采摘节、葡萄采摘节、宋庄梨园采摘节)推陈出新,利用我区2012年承接第18届国际食用菌大会的契机,大力宣传食用菌文化,不断培育新的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主题文化品牌节庆活动。

2、建立联合宣传推介机制。建立完善节假日宣传工作机制,五部门及各乡镇、旅游企业联动,整合旅游资源,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介。

3、实施专业化宣传营销。参与、举办各类京郊旅游展示、洽谈、营销活动,加大京郊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促进京郊旅游景区、市级民俗村(户)在客源、信息、服务方面集成共享。制作京郊旅游宣传品,引导市民积极参与京郊旅游消费活动。

(五)产业研究和素质提升

每年相关部门联合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京郊旅游产业研究和培训会,对区域及局部功能区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和规划。对各乡镇主管领导、科室人员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进行产业发展和业务知识培训,并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对企业服务接待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并适时组织相关技能比赛,促进通州区京郊旅游产业科学发展和素质的提升。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部门联动协调会商机制

建立京郊旅游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联动发展,统筹协调相关工作。联席会议由区政府主管领导任召集人,各成员单位、相关部门参加,联席会加强与各部门、各乡镇之间的联动,定期分析解决京郊旅游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区旅游局、区农委负责组织推进联席会议议定的各项事项,各有关部门、乡镇政府根据任务分工,相互配合,抓好落实。

(二)统筹相关部门的产业促进支持政策和资金。

相关部门与市级上级单位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统筹用于重点发展的功能区、产业带和园区;区里为相关单位和产业建立的专项发展资金,统筹使用,重点发展;在存量资金的基础上,逐步设立增量的京郊旅游产业发展资金。

(三)完善政策配套。

整合现有相关部门已有的市、区两级政策和资源,形成一套完整的京郊旅游发展政策体系,并结合我区京郊旅游发展实际,逐步拟定相关补充政策规定。

(四)科学规划,先进管理。

按照区、镇、带、园区各自特色定位,进行科学规划,突出区域特色,避免雷同发展和重复建设。对于京郊旅游产业发展各相关部门进行联动统一绩效测算和管理,形成一个管理体系。联席会将根据项目建设、市场反馈、服务质量等绩效情况,完善各部门和各乡镇配套政策体系,促进我区京郊旅游有序、快速、健康发展。

 
友情链接: 全国工商联 北京市工商联 西城区工商联 海淀区工商联 北京市物流商会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工商联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0152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94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