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无障碍】

清风广角

开展讯问需注意什么?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2-06-23

网友“小李”问:开展讯问需注意什么?

答:讯问,是审查调查工作中获取言词证据的重要手段。讯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讯问对象不同,讯问方法也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讯问都离不开“政策、纪法、事实、道理、人情”五个方面。如何把这五方面内容贯通融合,把这五方面作用充分发挥,笔者结合实践谈谈开展讯问工作需注意的问题。

讲政策要有精度。每一场讯问前,都要深入研判讯问对象,建立清晰认知。讯问过程中,要针对讯问对象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要,讲明政策导向、释明政策要求,简说少讲宏观笼统的方针,细说多讲与其利益相关的政策。比如,在行贿案件中,有的行贿人不是中共党员或公职人员,没有政治身份,只是一个私营企业主,如果和他天马行空谈经济发展、产业形势往往收效甚微,但如果向其点明利害关系,讲清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大政策、大方向,以及在这样的政策形势下,对其个人发展和公司生产经营方面的影响,往往会起到良好效果。

讲纪法要有力度。实践中,很多人是在明晰纪法威力后,才开始主动交代问题。讲纪法不是娓娓道来阐释纪律法律条文,而是明确告知对方所违反的纪律法律规定,利用纪法刚性对其形成震慑。实践中,不排除一些人对纪律法律无知无畏,即使审查调查人员对其进行纪法宣讲也没有用,这时必须持续保持力度,讲清其即将面临的纪法后果,通过告知与其相同或相似的案例处理情况,强化其纪律法律意识,让其更真切地感受到纪法的震慑力,敦促其主动如实交代问题。

讲事实要有尺度。讯问过程中,讯问对象总抱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审查调查人员则要根据案件事实以及讯问对象的心理状态因势利导,让其主动如实交代问题。讯问时,既不能把事实“张榜公布”;也不能只等讯问对象交代,对事实闭口不谈,而是要在适当时机向讯问对象适度点拨,让其对审查调查人员已经掌握的事实产生心理压力,并促使其主动如实交代问题。

讲道理要有深度。讯问既是查清事实,也是对讯问对象的一场深刻教育。一般来说,人都清楚最基本的是非对错,拥有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审查调查人员要深入浅出地向讯问对象讲清道理,解开其思想症结,帮助其分析梳理违纪违法的由来、过程、后果,厘清其违纪违法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对其启发良知、明以大道,从根源上向其剖析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是非对错、利弊得失,触动其内心和灵魂,让其全面、如实讲清事实、交代问题,帮助其解开心结、面对现实。

讲感情要有温度。讯问过程中,既要有“霹雳手段”,也要有“菩萨心肠”,做到能讲“感情”、会讲“感情”。这里的讲“感情”,讲的不是“私情”、不是“小爱”,更不是以情谋私、以权谋利,而是基本的人之常情、朴素的公共道德情感,是无疆大爱、天地正道。既要体现人文关怀,保障和尊重讯问对象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也要让其体会到纪律法律中蕴含的道德情感,感受到执纪执法中的组织温暖,让其真诚悔错、真心改过,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姚良正)

主办:中共北京市通州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北京市通州区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ICP备 200152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947号
电话:010-69543337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园路4号 邮编:101100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