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一届  >   正文

方圆谱写惠农爱

区新农办办公室主任 刘瑞芳

在北京通州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这样一群奋斗的身影,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驰骋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上,用真情和汗水守护着农民百姓的生活福祉,本文的主人公就是这无数默默奉献的建设者中的一员,她就是通州区农委新农办办公室主任刘瑞芳。
  1988年,23岁刘瑞芳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名牌大学毕业的金字招牌让她有许多可以从事待遇优渥职业的机会,然而因受母校爱农、闵农、强农教育理念的熏陶,她毅然选择了扎根农村做一名普通的农业技术推广员。那时候的农村条件艰苦可想而知,同来的一些大学生由于吃不了苦而纷纷打起了退堂鼓,接连转到了其他岗位工作。文静纤弱的刘瑞芳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留了下来,一干就是24年。她常说:“一个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工作,敬重自己的职业,服务三农就是我的工作,我的职业,让农民兄弟们满意了是我的使命,更是我最大的心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多年的农村历练,造就了刘瑞芳遇事沉着内敛、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她给自己的新农村工作总结了一条宝贵的经验,那就是“新农村建设资金量太大,而制度是最可靠的保障”。
  刘瑞芳刚到新农办工作不久,就赶上了北京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五+三”工程,按照方案市里分给通州区的指标需要进一步分配给各个乡镇,这本是一件造福于民的好事,但这件事却在新农办掀起一次不小的风波。话说这头通知刚刚发下去不久,新农办各个科室的电话和刘瑞芳的手机就被打爆了,“您好,我是某某乡镇的,我们对各个村进行了初步摸底,我们需要的工程量还要多一些啊,能不能通融通融啊…”“我是某某村的,项目能不能给我们村多分点,我这条件特殊啊…”还有的干脆说“我和某某领导打过招呼了,多给我们分点,谢谢了啊…”一时之间,拜托的、找领导的、打着领导旗号的,全都蜂拥而至。刘瑞芳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但此时却是非常冷静,她在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这项工程关系通州农民的切身利益,分配必须合理,给谁不给谁?给谁多少?都要有一个说法?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这种事不是只有一次,以后肯定还会发生,怎样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长远之计?于是一方面她带领新农办的同志们深入各乡镇进行调查摸底,找主管领导、主管科长、村干部等了解情况。另一方面她也逐渐找到了用制度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回来后,她将调查了解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与主管领导进行了沟通,得到主管领导的充分认可,并责成刘瑞芳牵头完成此项工作。于是在刘瑞芳带领下,新农办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项目特殊情况的请示单,印发给所有提出特殊请求的乡镇,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统一报送请示单,具体说明特殊情况的事由,然后由新农办统一把这些单子集中起来,在班子会上进行集体会商,最终确定一个可行性的分配方案。这项制度一经实施,迅速捋顺了工作程序,最后的分配方案也让各个乡镇都很服气。后来这项制度被广泛应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多个领域,成为了一项行之有效的机制被常态化运用。
  再说今年的墙体节能保温改造工程说起,一家好不容易竞标成功的施工队在工程建设中,由于疏忽没有发现厂商发的原材料厚度与标准厚度相差0.5mm,工程队负责人私下里找到刘瑞芳想请她吃饭,希望她能通融一下,却被刘瑞芳严词拒绝,“工程质量不过关,你请我们没用,我们也不去,工程质量要是做得好,让村民们满意了,我请你们都行!”话说回来,这点细微差别很难被发现,又是怎么查出来的?这要归功于由刘瑞芳牵头完善的“三层监理”机制,即一个由区、镇、村三级各自确定监理公司或者监督小组来对新农村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督的运行机制。听上去似乎很简单,却是保障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法宝之一。说到这个,漷县镇高庄村的老党员王学理最有发言权,他年轻时就在市里的工程队工作了十几年,对工程施工那点事是再熟悉不过了,这次村里进行工程改造,村支书第一个就请他老人家“出山”,担任这个村民义务质量监督小组成员。王学理一口应承了下来,天天都到工程现场去“视察”一番,这敲敲、那打打,监督工程质量一点都不待含糊的。有了这“三级监理”,新农村建设工程无异于上了“三层保险”,质量那都是杠杠的!不仅如此,刘瑞芳几年来大胆创新实践,坚持以制度管钱、管人、管工程,先后健全完善了《通州区新农办规章制度》、工程排查回访机制、工程管护机制等多项制度,逐步推动通州的新农村建设从此走上了一条规范化建设的轨道,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各类评比中始终名列前茅,她本人也被评为首都“五一”奖章获得者。
  君子之守,奕奕清芳。20多年来,刘瑞芳热爱农业,心系农村,心怀农民。她的足迹遍及通州农村的每个角落,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她没有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没有感天动地的辉煌业绩,但她却用信念告诉我们什么是坚定,用奉献告诉我们什么是廉勤。惠农,春风化雨。为民,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