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一届  >   正文

在希望的田野上

漷县镇草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连明

昔日播种玉米小麦的耕地,变成了特种蔬菜和食用菌的绿色种植基地;昔日的低矮房变成了砖瓦房,沟沟坎坎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成了京郊闻名的无公害蔬菜种植村。在通州区漷县镇草厂村,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村民们对带领大伙致富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连明赞不绝口。

草厂村地处通州区东南部,是一个相对闭塞的村子,多少年来村民的最高收入也没超过人均4000元,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这个村除了土地多没有任何优势。

2002年,王连明接任草厂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穷得让他心痛。他觉得,村民穷党员干部有责任!村支部书记责任最大!一定要改变草厂村的贫穷面貌,为全村老百姓找到一条致富的门路!

在外地参观学习,人家寒冬腊月在蔬菜大棚中种出的水灵灵的黄瓜,让王连明看到了草厂村的希望:搞蔬菜种植不就是一条致富的门路吗?回村后,王连明找来“两委”班子成员,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都有些担心:让村民搞蔬菜种植,万一赔钱了怎么办?经过反复商量,王连明和党员干部决定,先开辟一块试验田,种植蔬菜大棚,效果好的话再带动村民一起种,绝不能让村民遭受损失。

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盖大棚,钱从哪来?向银行贷款?村里又没什么资产。钱,只能靠自己凑。王连明在支部大会上提议:“搞试验田的一切费用由全村党员自筹,一切风险由支部成员和党员们承担!”在他的带动下,全村50多名党员在协议书上签字,纷纷拿出多年积蓄,有人不惜以房产作了抵押,筹措了10多万元,建成12栋温室大棚。“草厂村党员示范基地”就这样成立了!

这12栋温室大棚,当年就获得近7万元的收入,投资回报率是种粮食的十多倍。丰厚的回报,鼓舞了党员们的士气,也让村民们动了心。王连明向村民承诺:“我们会毫不保留地把这些技术教给大家,让大家都富裕起来!”

无论是种植技术,资金扶持还是加工销售,王连明带领的支部班子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摸索出“能人带动”和“小额贷款”两种模式。他带着村干部走家串户,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100余亩,由村里的致富能人出资修建70个温室大棚,带领村民搞种植。在征得村民同意后,在村南规划出500亩地,专门用于修建温室大棚。通过四方奔走,王连明从信用社为村民解决小额贷款390万元。

在王连明和村干部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建起蔬菜大棚,就这样:支部引路、党员带路、群众上路,草厂村的蔬菜种植红红火火地搞了起来!如今,草厂村已建成大棚1100余栋,实现了“一户两棚”的生产规模,全村每年蔬菜产量近1.3万吨,年销售额1800余万元,利润900余万元,村民平均分红2.5万元。很多村民建了新房,买了汽车,还有村民在城区购置了楼房,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有着发展眼光的王连明没有满足。他说:“我们的蔬菜要有自己的品牌。”接下来的工作让他更加忙碌:引入“名、特、优、新”品种,聘请专家入棚指导,取得无公害蔬菜认证,注册成立无公害蔬菜种植产销合作社,吸纳全村400余户入社,建成800多平米的冷库和蔬菜加工车间…….王连明带领全体村民,成功打造出“草厂无公害蔬菜”和“草厂食用菌”两大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这样的成绩,没有让王连明停下脚步,打造“食用菌村”的步子已经迈出。2011年,草厂村的两座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车间竣工,从生产设备到技术规程,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为今后逐步建立食用菌产业园区,辐射带动周边村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开了个好头。在王连明为草厂村谋划的蓝图中,未来的草厂村将打造集体经济企业,发展成为以农业生产为主、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新型村庄。

肚子饱了,口袋富了,脑袋也要跟得上。王连明提出“教育促廉、制度保廉、监督强廉”的工作机制,并把村“两委”班子建设做为重中之重。每周召开一次例会,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村内各项工作。每位责任人将本月的工作内容及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清楚的在例会上作总结,人人有担子,个个负责任。把民主参与、集体决策和全民监督落到实处,做到“村里事、村民主”,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

在得到村民认可的同时,王连明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2012年,他当选为北京市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荣誉面前,王连明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说:“宣传草厂村能给草厂带来好处,等于做广告了。宣传我个人没什么用处,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党员。”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党员。”王连明用十年执着,谱写辛勤,留下清廉。如今,草厂村变了,村民富裕了,王连明却一如当初。

依然是不停奔波的脚步、依然是风雨匆匆的身影,带领着草厂村百姓阔步走在希望的田野上。